2)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战大胜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胜。但是初次出战的苏援航空队却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,战后统计显示,苏援航空队一共被击落和重创(无法修复)24架战斗机,另有三十多架飞机的机身不同程度受损。其中十几架需要大修后才能再次飞上蓝天,而牺牲和致残的苏联飞行员也多达18人,对于总共只有150架飞机和300名飞行员与机组人员的苏援航空队来说,损失不可谓不大。

  但也正是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,以波克雷什金上尉为代表的一批未来空战王牌迅速成长了起来。这个收获远比此役的损失要大得多。此外,I-16这种苏联人自认为shijie第一的新式战斗机在实战中暴露出了火力不足、操纵性差、速度等各项基本参数偏低(与日军的中岛九七式战斗机相比)这三大缺陷,加速了它的升级改进,而苏援航空队作为新机型的shiyan田,自然最早受益…,

  与苏援航空队相比,一师的战果要小得多。三次战斗加起来也就击落了16架飞机,这也暴露出新战术杀敌效率偏低的弱点,但胡卫东与高志航却并未因此将新战术废弃不用,因为从己方伤亡来看,使用新战术的一师却绝对是苏援航空队望尘莫及的,他们一人一机都没有损失,实现了零伤亡

  这自然令苏联飞行员们羡慕不已,但要他们放弃除了升限与爬升率之外其他性能都更具优势的I-16战斗机,却显然是不可能的,何况苏联国力强大,有能力与shijie上任何一个强国硬碰硬,没必要玩这种“猥琐”的战术,因此他们对此也只能耸耸肩算了

  16:0的战果足以令国人振奋,但新战术在初次战斗中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每架九五式双翼战斗机才有24发备弹,这实在太少了,但这种老式机型带这么多已经是极限了,机体尺寸摆在那里,硬要改造的话,升限与爬升率这两项最关键的性能都会受到明显影响,那就划不来了。

  其实,即使是历史上1942年才定型的雅克9战斗机也只有30发备弹,说到底还是因为37mm航炮相对于飞机、尤其是战斗机来说口径实在是太大了。因此随着中原边区兵工厂炮弹制造工艺的进一步改善,于38年下半年试制成功30mm爆破弹并开始批量生产后,37mm航炮就又重新被最初jihua中的30mm航炮取代,九五式双翼战斗机的载弹量也因此增加到36发。不过,空战中威力过大的37mm航炮却并没有退出现役,反而因为一个新用途的发现而愈发令鬼子闻风丧胆

  虽然对外宣传中此役获胜主要是空军的功劳,但内部人士都很清楚,十五军的防空旅击落的日机更多,该旅的指战员在此战中也出现了上百人的伤亡,但和他们的战果相比,这些牺牲还是值得的,而且值得庆幸的是,目前边区兵工厂还不能批量生产的那些大口径高射炮一门都没损坏(未完待续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,欢迎您来投推荐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动力。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