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零二章 蒸豆包_你好,1983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遛在这排队,送大姐夫上车。

  远远就瞧见高文学正从邮电局走出来,怀里抱着一大摞子信封,瞧那样子,估计至少得有一两百封。

  读者来信多了也愁人啊,回信都回不过来。

  看到刘青山,高文学索性把信件一股脑交给他:“三凤儿,你就替俺回信吧。”

  “姐夫,你这不是甩包袱吗?”

  刘青山可不乐意干这活,一封两封的还觉得挺新鲜,多了能腻歪死人。

  高文学一本正经地推推眼镜:“高山的笔名,你也占了一半,再说了,稿费都交给你这个掌柜的啦。”

  正好大客车来了,他连忙挤上去,就这么潇洒地走了。

  “姐夫,早去早回,一路顺风。”

  刘青山招招手,目送着大客车缓缓离去,心情很是不错:大姐夫这算是踏上新的征程。

  他则拎着一捆书信,嘴里哼哼着曲子,又溜达回米碾儿,就是这曲子有点不大应景,要是叫大姐夫听到,没准会训他:

  “送战友,踏征程,默默无语两眼泪,耳边响起驼铃声……”

  等把黄米都粉完之后,再次跟二彪子汇合,小哥俩都满载而归。

  二彪子去粮库那边转了一圈,就捡了满满一大土篮子,那里有不少卖粮的牛车马车呢。

  他的挎兜里还哗啦呱啦的,刘青山一听,就知道肯定是捡的马掌钉,估计是给弟弟玩的。

  回到家,刘青山拿了个黑色的大陶盆,把黄米面发上了。

  和面是最累人的活儿,必须刘青山上阵,他攥着俩大拳头,在盆子里使劲怼。

  即便他这段时间身体素质提升不少,一波搓揉下来,也累得满头大汗。

  最后两个黑陶盆都快装满了,并排摆在炕头,上面用被子盖上,至少也得发上一宿。

  发面很关键,这一晚上,林芝起来查看好几次,要是发大劲儿了,面子会发酸,那蒸出来的豆包就很难吃。

  其他人也没闲着,大锅里早就烀上饭豆子,烀熟之后,用杵子捣碎,然后抟成一个个小圆豆馅。

  就连老四老五都跟着抟豆馅,还不时往嘴里塞一个。

  等到第二天开始包的时候,奶奶也过来帮忙,还来了几位婶子大娘,以及其她大姑娘小媳妇的,一起跟着忙活。

  刘青山一瞧这画面,立刻就来劲了,又把照相机取出来,咔嚓咔嚓给照了几张,并且许诺等洗出来之后,一人给发一张。

  这下帮忙的人都乐坏了,这年头想弄一张照片可不是容易的事。

  包好的豆包,一个挨一个的码到锅里,必须都挤着点,不然就全都趴了。

  正因为如此,当车里人太多的时候,人们就喜欢用“装豆包”来形容,就来源于此。

  豆包不爱熟,所以要多蒸些时间,最少也得四五十分钟吧。

  为了防止锅盖不严实漏气,锅盖上边还要苫上一条大麻袋,捂得严严实实的。

  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,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